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70节

于是上月里,姜沃手上就常捏着一串七宝佛珠,李显似的时不时念两句佛。

直到李淳风见了,认真问弟子道:“你还记得咱们师门是道家一脉吗?”

姜沃:……

李淳风便给了弟子一串他珍藏的道家流珠,共八十一颗桐珠,取太上老君八十一化之意。

于是姜沃就改了习惯:以七日一轮回,一带着佛珠,二四六带着道珠。第七日给自己的功德放个假。

崔朝看着她每日换珠子:我不太懂,但我总觉得哪里不对。

然他也只是含笑,看着姜沃今日挑了道家的流珠带在身上,温声问道:“你定下了冬宴诗会之事,到齐州地界就办?那我今日就写一写名刺。”

姜沃颔首:“好。”

麟德二年冬。

姜沃终于办成了她梦想中的春日宴,不,应该是冬日宴。

在确定封禅之事后,皇帝曾下过一道帝诏:天下诸州,才子俊彦,皆举送入京,为封禅事一路做诗文为纪。

除了本就在国子监的骆宾王和杨炯,卢照邻是奉命回京,王勃则是被当地刺史(也就是他亲爹)趁此盛事良机举送入京。

这一年,王勃十六岁,杨炯十五岁。

初唐四杰,终于集齐!

姜沃禀于二圣后,遍发名刺,办了她入朝为官来第一场诗会。

帝后均应下出席。

曾几何时,她第一次接触到太史局之外的朝臣,便是一场岑相办的诗会。

如今,她也成为了办诗会的宰相。

因她为尚书右仆射又兼任吏部尚书,本就是朝堂中在选官之事上话语权最重的人之一。

此番姜相露出风声来要办诗会,诸多应命入京的才子、随驾的年轻朝臣并国子监学子,俱是摩拳擦掌准备于诗会上大展才华。

可谓是应者如云。

稷下学宫诗会

齐州。

南临泰山,北濒黄河。

文化亦源远流长。

诗会就选在大名鼎鼎的‘稷下学宫’旧址来办。

稷下学宫,始建于齐桓公,是古往今来第一座官方高等学府。其兴盛之时,包罗万象,诸子百家学者皆在其中,无数璀璨思想纷然碰撞,彼此吸收,产生了无数千载流传的思想与论著。

荀子便曾三进三出稷下学宫担任学宫之长的祭酒之职。

姜沃选在此处办诗会,也是虔敬先贤之意。

她也早知,稷下学宫的旧址,此时是一片隶属齐州官衙的梅苑,其内种着十数品上千株梅树,正是办冬日宴的好去处。

信息来源——王勃之父,齐州刺史王福畴。

他也有点懵:圣人下诏要天下诸州举送才子俊彦入京,于是他三个月前刚把幼子王勃推送到长安去。结果现在儿子又回来啦?姜相还就选在齐州稷下学宫旧址办诗会。

王刺史忽然觉得送了个寂寞。

感慨过后,王刺史精神抖擞起来安排此番诗会!需知这可是宰相牵头,帝后皆至的诗会,必是要记入《齐州地方志》流传于后世的,自然,也是要计入他王刺史为官功绩中的。

刺史三年入京一考功,他可得把这次诗会筹办好了,否则明年入长安,怎么敢再见负责考功的姜相?

凡诗会,除了挥毫作诗文的学子,自然还要有专门品评诗文的裁判,压场的贵客。

对姜沃来说,既然是她第一回 办的诗会,且是她心中的‘全图鉴’盛事,她索性把名刺并请帖递到了每一位宰辅并六部尚书处。

说来姜沃这回诗会办的也巧,正好是赶路途中,诸位重臣也无旁事。

既然姜相出面办诗会,他们自也不会拂了面子。

除了英国公依旧要坐镇东宫,实不能至(但把孙子托付了过来)外,其余几位宰辅和尚书,都令仆从送回信道当日必至。

而姜沃所请的贵客,并不只是朝堂宰辅。

她挨个亲笔写就请帖,特意邀请之前曾附议‘皇后率命妇祭祀地祇’的几位公主和王妃,至此诗会与朝臣们一并评点诗文。

姜沃很快也收到了回应:诸位宗亲贵女皆欣然应邀。

自然,此消息一传出去,免不了又有朝臣要犯嘀咕:再没听说宰辅们与公主王妃们一处点评诗文的。

不过他们很快想起——这诗会就是一位女相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