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是拿出‘这是为了天下万民好’的大义,世家就愿意自绝其族的。
于是这一年的科举,姜沃向皇帝求了一个‘副知贡举’的位置。
‘知贡举’是每年总掌贡举考的主考官。
姜沃第一年入吏部,从资历名望上,自然都还做不了主考官。
这一年的‘知贡举’,是王老尚书,姜沃就请命跟着上峰去学习贡举事。
皇帝很痛快批了。
作为走马上任的‘副考官’,其实姜沃的本意,是想来亲眼见一见‘行卷’‘人情’‘通榜’这些恶劣风气,以备知己知彼,好将来有根据地整顿此风的。
然而……
这一年的贡举后,姜沃格外感慨:世事难料啊。
姜沃作为永徽五年的‘副知贡举’,来寻她门路的朝臣着实不少。
然最先寻到姜沃的熟人,是卢照邻。
他是来替人投卷的。
姜沃起初还婉拒了一句:“升之也知,我只是副知贡举,如何来为难我?何况卢家子弟,直接递给王尚书岂不更稳妥?”
卢照邻温声解释道:“并非卢家子弟。”
“是我的一位朋友,并非出自名门世家,性情也有些直锐,因而虽少有才名,这些年贡举却一直不顺。”
姜沃了然:看来是卢家也不太想让卢照邻结交的朋友。
卢照邻目光依旧清和如许,取出一卷诗文:“且我既来扰你,再不敢以私交举人,必是以我公心来论觉得其人有才。”
姜沃接过来。
当看到署名‘骆宾王’后,颇生感慨,倒也……不是不能。
而下一个来寻姜沃的,都不是行卷,而是直接来点名荐人的。
姜沃给眼前的阎立本倒上茶,然后好奇道:“阎尚书新任工部尚书,不忙吗?”竟然还有空来吏部寻她。
前任工部尚书阎立德(阎立本兄长),因病致仕,皇帝便将阎立本从将作监调任工部。
“当真是忙的不可开交!”阎立本喝了口茶倒了一会儿苦水,这才说起正事:“但再忙,我也得来给你荐个人!”
姜沃与阎立本相识十余年,彼此熟络到都省略了客套。
阎立本直接道:“你们吏部再不能放过这个人才,那可是个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5]
大有你们吏部要是不录此人你们就失职了的架势。
姜沃不由笑问道;“那我可要请教阎尚书了——这位沧海遗珠是何人?”
阎立本拿出一封名刺:“并州太原人,现夔州长史狄知逊之子,狄仁杰。”
姜沃给阎立本续茶的手微微一顿。
她接过了这张名刺。
半晌后抬头。
“阎尚书举荐,我记下了。”!
权揽英才
长安城晨钟初响。
延康坊。
秋初清晨,天气凉爽宜人,坊中街道上行走的人,较之炎炎夏日多许多。
挑着担子卖货的小商贩也多了不少,一派蓊蔚洇润的热闹烟火气。
街上一扇黑油大门向外打开,一个身着胡服的女子走出来,叫住了沿街叫卖桂花糕和鲜桂花的挑担人,口中道:“干湿桂花糕各要两斤,鲜桂花……”
挑担人忙停了下来,边取了干净的长筷子,用干荷叶包桂花糕,边道:“这桂花都筛过了,两种桂花味儿不同哩。这种味轻煮粥最好,这个香气足好做点心的。”
“那就都要。”胡服姑娘每每开口,都带了种别样的爽快和利落。且不必小贩慢慢算账,她很快报出了钱数,付过铜钱后又转身进门了。
小贩看着这扇黑油大门,很懂行情的判断出,这里面必然住着个大官。
因这是一扇后门。
他常年走街串巷,早知道这间宅子的正门是直接开在坊墙上的——
朝中有定规,坊内所有房舍、店铺,门都只能向里开在街道上,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才能直接将正门开在坊墙上,白日夜间出入,马车可以不经由坊内。
三品大员啊。
小贩又隐约想起,似乎这座宅子,更早的时候,是一个亲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