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朝松开谢临洲的手,蹲下身摸了摸艾草的叶片,指尖沾了些清凉的露水:“这艾草长得真好,晒干了装香囊正合适,回头我多摘些回去。”
谢临洲抱着雪球跟在他身边,目光落在不远处的荷花池里,“去年端午来逛的时候,这池子里的荷花开得正艳,可惜那时我还不认识你,若是认识了定然会喊你来看看,”
池面上刚冒出几片嫩荷,圆滚滚的叶片浮在水面上,偶尔有蜻蜓停在叶尖,轻轻一点便漾开圈圈涟漪。
他想起去年的光景,嘴角忍不住弯起,“今年的荷花开得晚些,不过再过几日,想必也能看到满池的粉白了。”
阿朝顺着他的话望向荷塘,眼里满是期待:“等荷花开了,我们再来赏荷好不好?到时候我做些莲子羹,我们坐在池边的亭子里吃。”
“好啊,”谢临洲低头看向他,指尖轻轻拂过他额前的碎发,“到时候我帮你摘莲蓬,保证挑最甜的。”
两人正说着,怀里的雪球突然不安分起来,爪子扒拉着谢临洲的衣襟,嘴里发出呜呜的轻叫。
阿朝笑着伸手逗它:“是不是想下来跑?”
说着便接过雪球放在地上,小家伙立刻撒开腿往前跑,雪白的身影在青石板路上蹦蹦跳跳,偶尔还停下来嗅嗅路边的花草,惹得两人忍不住发笑。
谢临洲快走两步追上阿朝,重新牵住他的手:“方才包粽子的时候,你说要给师傅师娘送些过去,要不要再备些别的?师娘上次说爱吃府里的红豆糕,我让庖屋多做些带上。”
阿朝点头,“不用特意麻烦,有粽子就够了,师傅师娘最看重的是心意。”
他靠在谢临洲肩头,看着不远处追着蝴蝶跑的雪球,轻声道,“能和你一起过端午,还能去看师傅师娘,这样就很好了。”
谢临洲握着他的手,指尖传来的温度让人心安:“以后每一个端午,我都陪你过。”
他的声音不高,却像投入心湖的石子,漾开层层温柔的涟漪。
两人就这么并肩站在荷塘边,看着雪球在花丛中穿梭,听着风吹过菖蒲的轻响,阳光透过枝叶洒在身上,暖得让人不想挪动脚步。
直到雪球跑回两人脚边,吐着舌头喘气,阿朝才笑着拉回思绪:“时候不早了,我们回去吧,说不定刘婶子的粽子已经煮好了。”
谢临洲弯腰抱起雪球,重新牵住阿朝的手,往回走时,还不忘帮他折了一支开得最旺的艾草。
他记得小哥儿说过,艾草能驱邪,带一支在身边,也能图个平安顺遂。
刚回到小院,就听见院外传来刘婶子的声音:“少君,少爷,粽子煮好啦。”
阿朝和谢临洲迎出去,就见刘婶子端着个青花大碗,碗里盛着十来个热气腾腾的粽子,粽叶被煮得愈发翠绿,热气裹着糯米的香甜和肉的油香,扑面而来。
“我先捞了几个,您二位趁热尝尝。”刘婶子把碗放在石桌上,又递过两双竹筷,“我还煮了些蜜枣的,等晾凉了再给您送过来。”
谢临洲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粽子,刚碰到粽叶就烫得缩回手,惹得阿朝笑出声:“别急,先剥了粽叶再吃。”
他拿起自己包的一个肉粽,指尖灵巧地解开棉线,剥开粽叶,露出里面油润饱满的粽子,糯米紧紧裹着中间的咸肉,肉汁浸透了米粒,泛着诱人的光泽。
谢临洲也学着他的样子,挑了个自己包的、形状最别致的粽子,歪歪扭扭的,粽叶还裹得有些松。
他小心翼翼地剥开,虽然卖相不佳,但里面的糯米也吸足了肉香,咸肉的油花渗在米粒间,看着也十分馋人。
“我先尝尝我的杰作。”谢临洲咬了一口,糯米软糯,咸肉咸香适中,肉汁在嘴里化开,竟比想象中好吃不少。
“怎么样?”阿朝看着他的表情,笑着问道。
谢临洲点头,又咬了一大口:“好吃,就是模样差了点,味道倒不输你包的。”
阿朝也拿起他包的粽子尝了尝,确实不错,忍不住夸赞:“第一次包就能有这味道,已经很好了。”
两人正吃着,雪球从谢临洲怀里跳下来,凑到他脚边,眼巴巴地看着他手里的粽子,舌头还不时舔舔嘴唇。
谢临洲见状,笑着从自己的粽子里挑出一小块肥瘦相间的肉,吹凉了递到雪球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