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以军需为由拿走的、实为被押运官贪昧的银饷,正好可用作我军改造战船用。
容诀干脆利落,一声令下:“来人!查军饷!!”
军饷清点迅疾,将士们处理这事十分积极,没一会儿就细数完毕。
数量无误,但有部分码放方式明显和旁处不同,容诀瞧见也没多说什么,彼此心知肚明的事情。
落定成数,再不能动了,押运官心都在滴血。
容诀心情却很不错,他手一挥,随行将军立刻将那部分军饷一装,就是他们改造战船的公费了,多余的,还可以给参与帮工的百姓发工钱,又是一波民心民意。
战争之后百姓稼穑艰难,谋生不易,抱团取暖同舟共济的形势比比皆是。
此一行,是互利共赢。
小插曲过后,容诀不再耽搁,带军继续向目的地点策马疾驰。
至于他们一行人带走部分军饷,容诀那宛如从前一般权倾朝野不容置喙的姿态向朝堂传递了什么信号、又有多令人发聩他可就管不着了。
回宫,是大势所趋。
再无人可挡。
容诀到达渡口时水师衙署的官员已经先行赶到,他们距离更近,得到皇帝谕令后马不停蹄过来办公。
渡船改造一事容诀不擅,他跟随精于此道的水师和参加过海战的将军一起去看船。
渡口津令先前得知消息时就将附近所有的渡船全汇了来,供他们此刻勘阅。
一眼望去的大型渡船体量不小,数量也有几十艘,加上我军原有的战船改成中翼极其之后的辅助攻击,倒也足够用。
只是,具体怎么改造成战船并使其承载我军将士和武器是个问题。
关于这一点,参与过海战的将军最有发言权。敌军攻击我军的手段中有一项是船体直接撞击,因此对撞角的加固有十足的必要性。
加固之后,船的承载力也会随之增强。
渡船本身具有应对雷雨大风天气的配置,架构算是坚固。改造之后,或真不逊于战船,有与之一战之力。
这一部分军务由水师官员和随行将军负责,他们会不断调整改造之法,各司其职。
改造船只的工匠,帮手百姓也已经集结完毕。
一听说还发工钱、包饭,众人更加亢奋全力以赴跑来帮忙了。不仅如此,这些百姓又告诉了自己相熟的邻里邻居,亲戚朋友,一传十十传百,不到半天功夫整个渡口人头攒动比肩接踵,个个都愿意帮忙,共渡国难。
水师惊地瞠目结舌,忙不迭跑来找容诀,称要不了这么多人,多余的百姓要不要通知其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