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熙语总算知道为什么杨姨的声音会带着哭腔了,作为教育从业者,这些年除了悲伤自己娘家受到的不公以外,杨梅最在意的就是教育事业的混乱和中断。她不止一次地可惜过太多天赋异禀的好学生得不到培养,可惜过高考的停滞。
祝熙语压制住内心的狂喜,如果这一切都如她的猜测那样,那简直都不能说是天亮了,而是雨过天晴、彩虹升空。
其实按照她的稿费收入她早就完全可以在北城养活自己了,户口的问题北城报社也可以替她解决,他们一直很后悔没有出手把祝熙语签下而让宣传科捡了这个漏了。
祝熙语之所以没动这个心思回北城有一部分是因为韩宥,更多的则是因为她在北城只剩下和侯海夫妻的恩怨这一件事了。
上次人贩子的案子查到最后已经确定了那个人百分之八十会是小舅舅,小舅舅也不是消失了而是离境了,至于他为什么离境、又去了哪里都是未知的。祝熙语和韩宥商量过后终止了追查,当时但凡涉及到境外都是非常敏感的话题,有直系亲属在国外更是很严重的情况。也幸好这件事只有汪师长知道,不然不止韩宥,甚至高业和韩家其他人也会受到牵连。
祝熙语已经失去小舅舅的消息十六年了,也不急于一定要赌上现在所有人的安稳生活去追一个困难重重的答案。她切身体会到这个时代悲哀,没有消息、没有途径、甚至不能光明正大提起。
但这再怎么说也是这些年里唯一却最重要的好消息,祝熙语相信小舅舅无论去了哪里都会活得很好,只是不知道碍于什么没有联系上她罢了。
而现在,停止了这么多年的高考都快要重启了,那和国外恢复联系还会远吗?一旦能自由出、入境,得到小舅舅的消息就不会再是难事。祝熙语一点儿也不怀疑,只要小舅舅的自由没有被限制,就一定会回来找自己。
因为这个,祝熙语心里的负担也卸了大半。她对侯海夫妻的怨恨,一是在于对方收养了她,拿走了祝、黎两家的东西却不肯在找小舅舅的事上出力;二是因为他们强占了外公的心血十数年还将它们用在肮脏的事上;三才是他们在这十多年间对自己的精神囚禁和虐待。
第一部 分因为得到小舅舅的好消息勉强算是不再压在祝熙语心上了。小舅舅的存在就是哪怕他还没真的出现,祝熙语紧绷了十多年的精神都能因为他在这件事而放松。她会和侯海夫妻算账,但不再那样急切了。
因此祝熙语也不再急着回北城了,她当时已经在文学界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影响力在青年作者里数一数二,前两本书几乎帮她争取到了大部分知青和妇女的认同与追捧。她自身的筹码就已经够重,更不提她背后除了任家还多了韩家、高家的力量。